宝宝每天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睡觉。随着宝宝不断长大,睡觉时间也逐渐减少。出生一周的宝宝每天大约睡16.5个小时;出生一个月后,宝宝大约睡15.5个小时;婴儿期的宝宝每天会睡13.75到16.5个小时;幼儿每天则会睡10.75~13.75个小时。
这么长的睡觉时间,让宝宝有个良好的睡眠姿势是很重要的,床的软硬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睡眠质量,宝宝的床上用品又有哪些讲究?别着急,今天好好给大家讲。
究竟哪种睡姿最适合宝宝呢?
宝宝常见的睡姿有三种,仰卧位,侧卧位和俯卧位。
其实,一岁以内的宝宝,每天不能固定一个姿势,要仰卧、俯卧、侧卧3种姿势交替睡,这样对宝宝最好。
宝宝要睡软床还是硬床呢?
这要根据宝宝年龄来选择。
新生儿各个方面都比较脆弱,脊柱也不是很硬,皮肤也很软。因此,新生儿可以睡软床。宝宝到了婴儿期,逐渐学会了抬头、直坐和行走,脊椎骨骼也逐渐变硬。这时宝宝需要睡稍微硬点的床了。
太软的床反而会给宝宝脊柱额外的压力。幼儿期的宝宝已经可以熟练地走路了,需要睡比婴儿期要硬一些的床了。每个时期,床的选择,应介于软床和硬床之间。
宝宝的床上用品该怎么选择呢?
宝宝在学会抬头之后有了颈椎的生理弯曲,就可以加枕头了。但是,枕头不能太高,最好是1~2cm,且材质要柔软,吸湿。
宝宝的被子和睡衣,要迎合宝宝睡觉的舒适度,不能让宝宝着凉,也不能让宝宝热的出汗。纯棉材质的衣服和被子最好,柔软,吸汗且不易引起宝宝过敏。
宝宝睡觉的环境也很重要。宝宝睡觉的房间要常开门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但是,通风时,妈妈要注意温度,一般以不低于23摄氏度。同时,冬天屋内要有保暖设施,夏天家长要注意防虫。
室内的光线最好暗一些,周围不要有噪音。空气既不能太干燥,也不能太潮湿。这样才能为宝宝创造一个好的睡眠条件。
怎么防止宝宝从床上掉下来呢?
最好的方法就是,让宝宝睡在专门的婴儿床里。高高的栏杆可以有效防止宝宝翻下床。如果宝爸宝妈还不放心,可以在婴儿床周围的地上再放些柔软的被子,做成“隔离带”。
但是,宝爸宝妈不要用厚重的被子衣物自制“围栏” 。因为宝宝可能会钻进“围栏被子”里,有窒息危险。
怎么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呢?
宝宝睡觉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。宝宝睡眠的昼夜规律是逐渐养成的。
宝宝从出生的医院,回到家5~6周之后,睡觉和觉醒的状态就有了明显的不同。晚上的一次睡眠甚至可以达到4~5个小时。2~3个月,是宝宝开始建立昼夜睡眠规律的关键期。
为了建立昼夜睡眠规律,宝爸宝妈要安排好宝宝的睡眠、活动、吃饭计划。这可能会比较麻烦,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,宝宝就会逐渐养成习惯。
还应注意,宝宝睡眠时,尽量避免抱睡、奶睡。虽然这样是短期内比较高效的哄睡方式,看上去宝宝也更加安心、踏实。但是,实际上抱睡奶睡对宝宝的夜间睡眠质量并无益处。
长时间抱睡奶睡,会使宝宝过度依赖家长的怀抱或哺乳行为,夜间醒来后无法自主入睡,需要家长要再次哄睡,才能重新入睡。
这样做反而会使短暂的生理性睡眠间隙变成时间较长的睡眠中断,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,也对宝宝锻炼自主入睡的能力有一定影响。
宝宝不能总是和父母睡在一起,必须要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。这对宝宝日后性格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。
那什么时候是分床和分房睡的最佳时机呢?心理学上,孩子在3岁前属于依恋期,3岁后开始逐渐社会化。宝宝3岁时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是实行分床睡的最佳时间。
宝宝越大分床越困难,所以,开始分床的时候宝爸宝妈一定要“狠下心”。但是爸妈也不能让宝宝感到太过孤立和伤感。
分床应该循序渐进:一开始可以让宝宝的小床和宝爸宝妈的大床相连,逐步让宝宝睡自己的小床,再逐渐过度到分房睡。
有些家长会担心,宝宝夜里会有肚子饿、纸尿裤不舒服、口渴等各种情况,从而刻意叫醒宝宝喂奶、喂水、换尿布等。
其实这样人为打扰宝宝的行为并不可取。如果宝宝睡得很安稳,完全不需要叫醒喂奶。最好在睡前给宝宝更换足够干爽的纸尿裤,如果宝宝夜间没有排大便,也不需要叫醒宝宝更换尿布。
了解月嫂/育婴师培训,点击查看
了解早教培训,点击查看
请育婴师、育儿嫂,点击查看
月嫂/育婴师公司创办,点击查看
24小时服务热线:
0731-83995552 / 17673059554(可加微信)